襄阳日报访我校名师邹德菊

一次心灵的对话

——访襄阳心理咨询名师邹德菊

2011年04月28日 吴函

 

主讲老师简介 邹德菊,1986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生物教育专业,中国科学院发展与教育方向硕士研究生,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襄阳市唯一一名前往四川灾区进行心理援助的心理学专家。襄阳五中高级教师,从事中小学心理辅导工作整整 12年,有着较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深受学生的喜爱。

 

  4月27日,笔者见到“高考名师大讲堂”心理讲座第二场的主讲老师邹德菊。邹老师刚从外地讲课回来,她凭着多年的经验,为广大考生提出了几点建议,供考生和家长参考。

  “良好的心态为高考加分”

  邹德菊认为:好成绩=牢固的基础知识+正确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应试心态。即:好成绩(计算机)=好基础(硬件)+好方法(操作技术)+好心态(软件)

  牢固的基础知识:重在平时,重在三年来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和日积月累。当然也可以在考前突击,即所谓“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特别是一些识记型的需死记硬背的知识,快记快背,用完即丢。

  正确的学习方法:重在平时,重在平时教师指导、个人实践探索,它应以是否有效、是否适合自己为判断标准。

  良好的应试心态:如果说平时刻苦扎实的学习为高考胜利奠定了牢固基础的话,那么,在此时,在距离高考仅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要想胜人一筹,考出更加优异的成绩,则要看一个人的心态和出色发挥了!

  邹老师说,高考作为竞技考试,尤其对初次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加强考前的心理指导,掌握放松及排除过度紧张的方法已不容忽视,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高考成败,家长也是关键

  家长不敢大声讲话,不敢大步走路,看孩子的眼神都怕惊动了孩子……这些都可能给考生带来压力。考生正利用最后的时间做准备,家长该做些什么?邹老师提醒应注意四点:

  不能给孩子施加压力。给孩子的压力有正面和反面两种,反面压力就是直接批评指责孩子,现在父母一般都很注意不给孩子施加反面压力,但来自正面的压力却很多。比如,有的父母故意装成什么事都没有,但对孩子关怀备至,一会儿给孩子送杯牛奶,一会儿削个水果,这些正面压力同样会加剧孩子的紧张心理,影响孩子的情绪。

  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相比。有些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谈论别人的孩子,像“人家某某的妈妈说某某学习特别勤奋,每天晚上学习到深夜”或是“听说某某学习效率特别高,你向人家学着点”,这样比较容易让孩子受打击。

  要控制自己对孩子的过多关注。最后阶段,不要违背孩子的意愿再去请家教或是做其他辅导,如果孩子有这样的愿望,再和老师商量,都认为有必要再去请。

  总之,家长要通过鼓励去强化孩子的积极情绪。这种鼓励赞扬不一定是学习上的,很琐碎的生活小事都可能让孩子高兴起来。但是鼓励和赞扬要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创造愉快的家庭气氛,家长应该想方设法活跃气氛,每天找一两件高兴的事去讲去做,都可以调动孩子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