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高考成绩放榜,湖北省理科状元桂冠由襄阳五中高三(29)班学生王震霆以总分707分摘得。
喜讯传来,整个校园为之沸腾,王震霆也成为全省众多媒体关注的对象。
“新科状元”全家超淡定
高考结束后,王震霆一直没有估分。成绩揭晓前一夜,许多考生都彻夜难眠,他却一如往常,睡得很香。
凌晨5点40分左右,王震霆的手机响了,班主任李轶打来电话,激动得说:“王震霆,你考了707分,考得不错,祝贺你!”
挂了电话,王震霆马上跑到父母卧室里,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他们。没想到,父母早在凌晨三点就接到一名牌大学招生组的报喜电话,但他们并没有惊动熟睡中的儿子。
再次确定成绩后,一家人又躺下睡觉。6时许,王震霆的闹钟响了,他起床照常晨练。妈妈起床后,前往单位加班。
王震霆的父母都是公务员,分别毕业于清华大学和山东大学。王益民对儿子夺取全省理科状元显得很淡定。他说,高考结束不意味着压力解除,大学的课程难度也很大。跟整个人生相比,高考只是一次小小的考验。
高中三年一直在进步
“我不是班上最聪明的学生,但一定是最勤奋的!”这是王震霆在高二一次月度总结上写下的一句话。取得状元,王震霆和他的爸爸、班主任都不约而同地把成功的原因归结为“勤奋+坚持不懈”。
刚进入襄阳五中时,王震霆并不是班上出类拔萃的学生,考试成绩在全班排到30多名,在全年级排到百名开外。“高中三年,我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高一上学期考到年级第12名,高二发力,考了年级第一,到了高三成绩就一直较稳定。”王震霆始终相信,不管考试结果是好是坏,坚持努力到最后总会有回报。
在班主任李轶看来,王震霆的勤奋在于坚持。王震霆去年9月参加完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回来后,数学成绩有一定起伏。于是,王震霆规定自己每天多做一套试卷,坚持了近三个月后,他的数学成绩得到了很大提高,每次考试都能稳定在140分以上。李轶认为,制订计划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很容易,难的就是坚持落实下去。
家庭熏陶成就状元之路
“父母是我最好的启蒙老师。”王震霆坦言,家庭熏陶成就了他的状元之路。
比如学数学,王震霆的妈妈不会像别的家长一样,让孩子反复练习枯燥的习题,而是时常找来一些有意思的竞赛题目让他做,激发他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培养他善于思考的习惯。“在学习上,我们给他一个相对宽松的氛围,但也不是完全放任不管,时常会帮孩子去找一些问题,关注他的情绪变化。”为了培养儿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升高中后父母就让儿子住校,并鼓励他与同学交往,多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
王益民反对家长强迫孩子上培优班的做法。“孩子在学校里学得不错,根本不需要课外进补。”他说,对孩子的教育要重在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学习兴趣,一定不能拔苗助长,更不能扭曲其个性。
一路走来最感谢老师
“睿智、淡定、从容……”18岁的王震霆,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班主任李轶眼中的好学生、好苗子。
李轶说,王震霆喜欢和老师交流,每次遇到想不通的问题,一定会找老师解决。
取得如此好的成绩,王震霆也认为,和老师交流让他受益匪浅。王震霆说,“从襄城实验小学,到市七中,再到襄阳五中,一路走来,遇到那么多好老师,他们对我帮助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