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竞名师 课堂创新风更劲

百舸争流竞名师 课堂创新风更劲

——襄阳五中“课内比教学”活动侧记

通讯员 杨立军 丁治东 记者 梁艳 张启才

“课内比教学”让教师和学生取得双赢

教师评课议课

       2月中下旬,襄阳五中掀起了以“探索新课改,践行新课改”为目标的新一轮“课内比教学”高潮,教师全员参与,老教师上示范课、青年教师上达标课,营造了“比、赶、超”的浓厚氛围,促进了全校教师教学水平跨越式发展,为进一步提高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襄阳五中党委书记刘道德对记者说:“‘比教学’活动只是一个切入点,一个突破口,只有把它融入到日常教学过程中,使之常态化,才能实现教师专业水平的长足发展。五中每年都有赛课活动,赛课不仅可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还可丰富教师的感悟和思想,提升科研水平。我校在岗教师中有国务院津贴专家2名,国务院金牌教练1名,省政府专家5名,省特级教师25名,湖北名师2名,市级以上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40余名,优秀奥林匹克教练40多人……这些均是通过多次赛课打磨出的名师。”

  自去年“课内比教学”活动开展以来,襄阳五中的“课内比教学”在“探索高效课堂,铸造名师”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张海涛、刘启焕、饶青莹、刘忠艳、邱羽、陈娜等6名青年教师斩获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樊爱敏、熊小明、孔令彬等9名教师获市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这都是该校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中涌现的青年名师。

  全员参与 全科覆盖 全程评价——突出一个“比”字

  “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就是要以课堂教学为抓手,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进一步打造名师队伍。赛课的关键是革新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赛课来践行新课程理念,推进素质教育。”校长曹荣葆深有感触地说。

  襄阳五中“比教学”活动凸显“两个全参与”,即全校所有教师全部参与,所有学科全部参与;活动内容重在“五比”,即比备课、比讲课、比说课、比评课和比反思。

  “在实施过程中,全校分成11个教研组,31个备课组。”该校英语教研组组长谭成华说,“如我们高一年级英语备课组15名老师全部参与了第一阶段的活动,每个老师至少讲一节课,全员评课后,推荐两名优秀老师参加第二轮全年级的赛课,最后的若干名优胜者在全年级讲展示课。”

  该校还根据活动的终极评定进行奖惩:将教师参与该活动的所有资料和结果如实记入每一位教师业务档案,并通过《教学简报》、《教育教学成果汇编》、校园网、校报、大会等形式及时予以通报;把“课内比教学”的成绩作为教师岗位聘用、年度考核、工资晋升、职称评比、评先表模、名师推荐等工作的重要条件,对未参加课内比教学活动和效果差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

  名师引领 回归课堂 苦练硬功——强调一个“精”字

  212日,高二年级的一堂公开课上,政治备课组组长唐家友老师正在上一堂精彩的政治课。这堂课的主题是“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为了论证这个观点,唐老师在课堂模拟了哥本哈根气候峰会辩论大赛,一组学生代表发达国家主张全球各国共同承担节能减排,一组学生代表发展中国家,主张共同承担但要有所区别,第三组学生代表欠发达国家,主张节能减排是富国的事。在激烈的辩论中,学生们人人参与,引经据典,妙语如珠,一堂枯燥无味的政治课顿时变得生动有趣起来。现场参与听课的校领导和十几位老师认真地做着笔记。这是襄阳五中“比教学”过程中,发挥名师引领作用的一个剪影。

  为了进一步锤炼教师教学功夫,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名优教师团队,在“比教学”活动中,襄阳五中始终坚持名师组织、名师引领、名师示范,始终坚持练硬功、强素质、育能力,始终坚持回归课堂、聚焦课堂、优化课堂,语文特教教师徐德强、杨崇国、王立合,数学特级教师高云,英语特级教师谭成华,生物特级教师王静,政治特级教师刘武清,体育特级教师刘金元……他们既是课堂教学比武的参与者、示范者,也是赛课评比的指导者。

  高三生物老师张海涛虽然参加工作才几年,但在生物学科研究上已有建树。这次他参加全省生物课说课比赛,获得全省第一名。在讲授《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课程中,他首先播放视频,让学生对基因突变有感性认识。如很多大豆油都是转基因食品,日本大地震导致核电站核泄漏,让蔬菜基因发生变化等等。在教学方法上,他通过制作与演示物理模型,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类型;播放视频材料和文字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基因突变原因和特点,以设问和讨论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突变意义。

  高二政治老师万蓓在上《联系的普遍性》一课时,结合汶川地震、厄尔尼诺、冰雪天气等自然灾害现象,让学生们讨论天灾与人祸的关联,教导学生们应该以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尊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英语老师樊爱敏在上《MUSIC》一课时,安排学生表演了一场小型音乐会,让学生们在实践与快乐中掌握了英语知识;英语老师江河在传授Globalwarming词汇应用这一课型时,用一个介绍全球变暖原因和过程的动画片导入,一方面回顾了前一节课阅读中对全球变暖的介绍,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课堂气氛;陈娜老师上课时,专门让学生上台讲解试卷,成绩好的学生得到了口才锻炼,成绩中等的学生增强了自信,甚至连“蒙”对题的学生也成为班上最受欢迎的讲解对象,因为她展示了另一种通过语境答题的技巧。

  师徒结对 贴身指导 示范点拨——彰显一个“学”字

  在“比教学”活动中,襄阳五中进一步深化了既有的“青蓝工程”,制定了详细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除了常规的新教师岗前系列专业培训外,规定教龄三年以下和没有上过高三的青年教师必须拜师学艺,“师徒”要认真填写《青年教师计划指导书》,“师傅”必须对“徒弟”在备课、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等方面进行无保留的指导。同时,学校要求各教研组在开学初拟定教研活动计划时,必须将“师徒结对”纳入其中,“师傅”承担示范课、“徒弟”则承担“研究课”的教研任务,“同课异构”,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邱羽刚从华中师范大学读完研究生,2011年成为襄阳五中历史老师。她积极向师傅、历史教研组长陈红虚心请教,经常让“师傅”帮她指点备课、教学中的不足。她所带的班级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名列前茅。在前不久举办的省级教学比赛中,她还从全省数十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全省历史课说课比赛一等奖。她的教学方法独树一帜,她通过情景教学法和移情探究法,设置课堂历史情景剧降低课题难度,活跃课堂气氛,从而突破难点,深受学生喜爱。在课堂最后出习题让学生分组竞答,加强对重难点知识的巩固也成为邱羽历史课的一大特色。

  青年教师陈娜也是一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老师。学校安排她向英语高级教师盛晓华拜师学艺,陈娜每周都要请盛老师听她的入门课和达标课。课后,盛老师及时指出陈娜的不足,帮助她及时改正。功夫不负有心人,陈娜的教学水平提高很快,在刚举行的全省英语优质课及演讲比赛中,她荣获一等奖。

  校内展研 人人参与 校长亲评——凸显一个“研”字

  220-27日,襄阳五中录播教室里激情四射,掌声雷动,各学科从“比教学”初选中推选出的20位选手在这里激情演绎大比武。个人讲课、说课,同学科全体教师听课和评课,校领导曹荣葆、王静全程参与观摩和交流。

  每一堂课就是一次思想的交流、智慧的碰撞。课后大家积极撰写观课感,《教学简报》、《五中教育科研》、校园网成了五中老师深度交流的平台。

  学校精心选择一批积极向上、基本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的年轻教师加入研究团队。在赛课和课题研究中,襄阳五中着重给青年教师搭舞台、压担子,前面拉一把、后面推一把、下面托一把,促使年轻教师的成长。不少青年教师在此次赛课中取得优异成绩,活动期间评出优质课42节,优秀说课稿50篇。其中,青年教师李彪、邓细芳、赵焕、乔征勇、张辛欣等14位教师被评为校级名师。“比教学”活动也重新为教师的科研找到抓手和方向,学校积极创造条件组织优秀教师积极参与省、市论文等各项评比,支持全校教师认真总结教科研成果。近期,襄阳五中多个课题也相继结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高中学校有效教学的策略性研究》、《新课程下高考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及其实施研究》、《高中数学SPCK案例研究》等课题都是基于学校教研、教学、管理实际需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老师们积极性很高。“青年教师张海涛这次在全省生物优质课大赛中的表现给全体评委和其他所有在场的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夺取全省第一名是众望所归的。在校内比教学过程中和出发前的准备阶段,以副校长、特级教师王静为首的全校生物组教师都无私地付出了大量的汗水和智慧,扎实、务实的‘比教学’活动促使全体生物教师增进了交流,促进了和谐,解决了问题,提升了水平。可以说,张海涛老师的优质课取得全省第一,是生物组全体老师共同科研的结晶!”生物教研组长陈晓红动情地说。

  记者在采访中深刻感受到,如今襄阳五中校园里研究氛围异常浓郁,三个一堆,五个一群,师徒共研、校领导参与研课活动的场面已成随处可见的靓丽风景。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汪文超说,通过努力,五中的青年教师都已步入快速成长的良性发展的轨道。近几年,该校已有20多名教师先后荣获省优质课一等奖,一大批青年教师因高考成绩优异、科研成果突出、班主任工作成绩优秀,迅速成长为青年名师、教坛新秀、知名奥赛教练和学校管理骨干。丁全华、何宇飞、何清、李轶、吴社会、陈国辉、李大林、杨兵、张辛欣等一大批青年教师不仅教学成绩突出,而且成为在五中新校区取得奥赛全国一等奖的奥赛教练;青年教师王合银先后担任两届年级主任均取得显著的高考成绩,多次受到市级及以上表彰,现已成长为学工处副主任;青年教师冯长春现为高二年级主任,数学课教得顶呱呱,连续多届高考班级清华北大上线人数接近10人,创造出“襄阳奇迹”;30出头的物理教师李轶,培养出省理科状元王震霆,通过竞选,成为高一年级主任,年级管理和教学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刚过而立之年的高三年级主任纪宏涛,是市政府表彰的模范教师,曾获省教学设计一等奖和优质课省二等奖,率领年级105名教师屡立战功:高三学生佘昱力获得清华大学“领军计划”高考60分奖励;在以北京大学为首的“北约”13校自主招考中,学生王婕勇夺湖北省文科第一名,严雨辰勇夺湖北省理科第二名;2名学生在全省英语演讲比赛中斩获省一等奖,3月高三统考五中夺得全市第一的优异成绩……

 

(转载襄阳日报:http://xfrb.hj.cn/Read.asp?NewsID=608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