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9日,在行政楼二楼会议室召开了“襄阳五中管理干部工作交流会”。会上,各处室、年级组的负责同志进行了工作交流,并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合理化建议。
最后,党委副书记、校长曹荣葆同志强调:在现代学校管理中,中层干部处于校级决策层和学科教师执行层之间,是整个学校组织系统的中间环节;中层干部既是学校办学理念的策划者、组织者,也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实践者和体现者,其执行力的强弱决定着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校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中层干部应通过提高四种能力,提高自身的执行力。
1、提高职责认知能力。中层干部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角色定位要准;要明确职责,主动履职,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敢于担当;善于领悟学校的决策意图,从微观上吃透上情,确保执行时不片面、不偏向、不走样。
2、提高组织策划能力。中层干部要善于未雨绸缪,把决策层的意图体现在科学可行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中,并且拿出明确的时间表;制定部门计划时,多请他人参谋,多征求同事意见,保证部门计划与全局工作的整体性、一致性和连贯性;在组织实施中中层干部要指挥得当、调控有力、激励有方,总结及时;要有人力资源优化意识,让每一个人站在最适当的位置、承担最适当的任务,最大限度地激发潜能,真正让领导层的决策意图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
3、提高全面协调能力。中层干部在学校里同时面对单位领导和教职工,承上启下。沟通协调工作做得好,就是左右逢源的“润滑剂”;做得不好,就是上下受气的“夹心饼”。因此,中层干部必须提高全面协调能力,建立“上下同欲者胜”的执行理念,努力创造“合心、合力、合拍”的执行文化。创设干群之间、干部之间、部门之间和谐的关系。中层干部要主动做好上下沟通工作,一方面,善于收集民意,教职工的呼声顺利到达转达,避免决策有违民意:另一方面,要主动做好决策解读.对每一项决策,中层干部都有责任向教职工进行科学解释,努力形成集体共识,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4、提高大胆创新能力。中层干部的主要任务就是领导和团结同事共同完成决策层的决策意图,但并不意味着中层干部只能简单复制命令,机械照搬工作程序。实际上,任何一项决策都预留有创新执行的空间。因此,中层干部应该时时、事事都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在制定具体计划、实施工作方案的过程中,按照决策意图,结合实际情况,融入创新智慧,实现最佳工作效果。中层干部要善于学习,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向实践学习;学习专业知识,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技术,学习政治理论和政策法规,学习他人的经验,不断地在工作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向创新迈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