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校长刘世国在高一年级学生业余党校开班培训上的讲话

在高一年级学生业余党校开班培训上的讲课

副校长 刘世国

(2013年1月10日)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是我们2012级要求进步的学生的业余党校开班,从今天到场的情况看,我们这个年级学生要求进步,有向党组织靠拢愿望的学生是很踊跃的,我十分高兴,这反映的是同学们较高的思想境界、目标追求、精神风貌。这是我们第一次对自己人生发展的初步规划、第一次对自己人生方向的抉择。有了这样的规划、抉择,我们的成长除了家长的期望、老师的教育,多了我们自己的觉悟,增添了前进的动力和勇气。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向参加学习的同学们表示热烈欢迎!对你们做出的抉择表示热烈祝贺!

    高中阶段是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积极参加业余党校学习,在思想上向党组织靠拢,就意味着同学们选择了信仰科学和追求真理,选择了积极进取和立志报国,选择了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选择了为实现人类最崇高理想——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志向。

    田汉在《毕业歌》中写到:

    同学们,大家起来,

    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

    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

    我们是要选择"战"还是"降"?

    我们要做主人,去拼死在疆场,

    我们不愿做奴隶而青云直上!

    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

    明天是社会的栋梁;

    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同学们,明天我们就是国家的建设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还有8年),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049,还有36年)。所有的同学都赶上了这“两个一百年”, 第一个一百年到来时,同学们将走上工作岗位,有一个好的创业平台;第二个一百年到来时,同学们一定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有的成为了国家的栋梁。这“两个一百年”正是同学们学成之后奉献社会的黄金时期。我们这一代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学到什么样的知识,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对于祖国富强和民族复兴关系重大。所以我说同学们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作为新时期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你们不能仅仅是感到自豪,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责任和使命。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各项学习和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今天是第一次业余党校培训,我讲四个问题与同学们共勉:

    一、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增强对党的了解,坚定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回顾我们党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变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创了正确道路。90年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新事业的核心力量。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党的基本知识的学习,包括学习党的性质、宗旨、根本任务和奋斗纲领,包括学习党的发展历史和伟大业绩,也包括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要从根本上了解党,从情感上热爱党,从行动上追随党。

    二、掌握科学的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

    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如同理想一样,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在人生历程中,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理想的重要保障。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信念就是引航的灯塔和推进的风帆。没有科学的理想信念,人生就像失去了方向和动力的小船,在生活的波浪中随处漂泊,甚至会沉没于激急流之中。在同学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树立一个什么样的信仰,关系到自己将来的成长和发展,更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信仰即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有无理想信念,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生是高尚充实,还是庸俗空虚。作为一名当代高中生,身上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承载着家庭和亲人的嘱托,满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在高中期间,不仅要提高知识水平,增强实践能力,更要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确做人的根本。那么,作为一名当代高中生应该树立什么样的远大理想与崇高信念呢?那就是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树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只有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才能深刻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漫长的征途需要一步一步的走,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一点一滴的奋斗。古人说:“合抱之木,始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也曾语重心长地对对青年学子们说“雄心壮志需要有步骤、一步一步地,踏踏实实地去实现,一步一个脚印,不让它有一步落空。”

    三、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强烈的创新意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当今世界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归根结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素质的竞争。当前,大家正处在学习的黄金时期,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同学们一定要有历史责任感、时代紧迫感,不断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掌握人类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这样我们才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有良好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心态:勇气,对学习上的困难不恐惧,学习不能背负沉重的负担,进步就是成功,从较长时间规划自己的目标,(小鸟飞行迁徙故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如战略上藐视困难,战术上不放过一个难点。如“两先两后”原则,即“先预习后上课,先复习后作业”。如我校多年行之有效的“五环式学习法”等。

    四、加强品格修养,提升个人品位、创造幸福人生。

    加强修养,首先要树立“以天下兴亡为已任”责任观念。前不久,我重温了台湾著名教育家高震东先生的一篇文章,题目叫《天下兴亡,我的责任》,这是在大陆各地讲学的稿子,被收入高中教材(人教版)。他讲,同学们,你们说“天下兴亡”的下一句是什么?下面回答“匹夫有责”。他说:不对,是“我的责任”。 “匹夫有责”是说责任大家都有份,如果今年高考每个人都普遍加10分,那不等于没加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家都有责等于大家都无责。“以天下兴亡为已任”是孟子的思想。唯有这个思想,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我们每个学生如果人人都说:学校秩序不好,是我的责任;学校乱丢乱扔现象严重,是我的责任,学校长明灯、长流水现象是我的责任,学校食堂秩序不好,吃饭后不收餐具是我的责任,大家都从自己尽责开始,学校方方面面不就好了吗?我们学校的学风、校风不就好了吗?我们成长的环境不就更好了吗?我们好的习惯、好品行不就逐步养成了吗?

    加强品德修养,要树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向善观念。这也是中国儒家传统的思想。天下所有大事都是由小事构成的,任何小事都是大事。集“小恶”则成“大恶”,集“小善”则为“大善”。培养良好的道德,都是从小事做起,从尊敬老师开始的,从团结同学开始的,从爱护公物开始的,从这些很小的事做起。良好的品德是这样慢慢建立起来的,而不能也不可能专门找到大事才去干。比如今天会后,会场里可能会有些废纸。乱丢纸是“小恶”,我们认为“小恶”做了无所谓,就养成了不爱护公共环境的恶习,恶习就是大恶。地上有纸,捡起来是“小善”,但长期去做,就养成爱护公共环境的习惯,形成“大善”。

    美国有个叫福特的人,他大学毕业后,去一家汽车公司应聘。和他同应聘的三四个人都比他学历高,当前面几个面试之后,他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希望了。但既来之,则安之。他敲门走进了董事长的办公室,一进办公室,他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张纸,他弯腰捡了起来,发现是一张渍纸,便顺手把它扔进了废纸篓里。然后才直到董事长的办公桌前,说:“我是来应聘的福特。”董事长说:“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被我们录用了。”福特惊讶地说:“董事长,我觉得前几位都比我好,你怎么把我录用了呢?”董事长说:“福特先生,前面三位的确学历比你高,而且仪表堂堂,但是他们的眼睛只能看见大事,而看不见小事。你的眼睛能看见小事,我认为能看见小事的人,将来自然看到大事,一个只想看见大事的人,他会忽略很多小事。他是不会成功的。所以,我才录用了你。”福特就这样进了这个公司,后来,福特成为这家公司的掌门人,公司改为“福特公司”,它使美国的汽车产业在世界占居鳌头。从捡纸这个小事,能反映一个人的素养,能够自觉把小事做好的人,就有可能干一番大事。

    1994年亚运会在日本广岛结束的时候,六万人的会场上竟没有一张废纸。全世界的报纸都登文惊叹:“可敬、可怕的日本民族!”就是因为没有一张废纸,就使全世界为之惊讶。大家说这些废纸重要不重要?不仅关系到一个人的素养,甚至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再看看我们,差距还很大,差距在哪里,就在这些“小事”上,我相信同学们自己可以找出很多例子。

    要加强品格修养,就必须躬身践行,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这几天,我一直在看台湾蔡礼旭老师幸福人生讲座,他讲了一句话:“福田心耕”,假如一个人从小有仁爱之心,他已经在为自己积福、培福。年轻时,因为有德行、有智慧,为社会造福,到老年,受人尊敬,儿女孝顺,自然享福,那才是真正的福。我们来看一下,为什么从小可以培福?你不要看他年纪这么小,哪会培什么福?当一个人从小念念都会为人设想,他这一颗心已经在为他这一生培育出非常多的福田。

    有一句话,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每个人都想有一个好命运。从上面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好命运从哪里来,好命运由习惯而来,好习惯从哪里来,从行为来,行为从哪里来,从好思想来。现在我们有了加强品格修养的好愿望,就必须躬身践行。让优秀成为习惯。旬子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有一次在校园里,我遇到一位女同学,她对我说:刘校长,我有些困惑,想请教一个问题。我说说来听听。她说,在校园里,我看到有些同学把废纸随手丢在校园里,我看到心里很不舒服,我想动手捡,但又怕同学们笑话。我说:作为一个学生,首先做自己应当做的事,你觉得捡起校园里乱丢的纸应该不应该?她说:应该。只要是自己应该做的事,你就大胆的去做。第一次可能有些不习惯,但长期坚持,你会养成一种习惯,你的行为是优秀的行为,长期坚持,优秀就成为一种习惯,一旦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别人不仅不会笑话你,你还会带动周围更多的人。有很多同学思想上有做好事的冲动,但总是因为这样那样的杂念而不能付出行动,久而久之,好习惯的形成受到影响。今年毕业的有一个学生,叫张鹏,来自枣阳农村,听了李阳疯狂英语报告后,按照李阳老师说的,学英语不能是“聋子英语”、“哑吧英语”。所以他每天早晨在教学楼平台上大声诵读英语,成为学校的一道景观,同学们给他起了个名字“英语哥”。读英语是一个学生应当做的,他大胆的去做了,而且坚持下来的,同学们也都认可了。他平时在学校且人为乐从不计较别人的反映,这个同学考入军校,高中还入了党。在讨论发展学生党员时,有人问张鹏的哪一个,大家说,张鹏就是那个“英语哥”,大家一致说,“英语哥,不错”。一致通过。

    有一个理论叫破窗理论,也叫破窗效应,说的是一个房子的窗户有一块玻璃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玻璃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对于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也是这样,当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第一次出现问题时,一定要及时修复。必须及时修好“第一块被打碎的窗户玻璃”。当你有一个好的想法时,一定要勇敢地去行动,而不是等到将来。

    同学们,我们今天是学生业余党校的开班培训,所以,话题还要说到向党组织靠拢。其实,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与我们前面讲的做人是完全一致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大众谋福利。有人会说,共产党员中有那么多的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我们怎么看待?首先,这是事实。而且问题还很严重。但是,我们看问题要全面、准确、辩证。第一,一个有着数千万党员,担负着执政重任和实权的政党,出现一些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是不可避免的,就像一个人不可能不出现生病一样。第二,这些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不能代表中国共产党的主流,他们做的事是见不得人的,共产党是在光明的地方做光明的事。第三,中国共产党对待腐败现象和分子的态度从来是决不姑息,敢于剜掉自身的毒瘤。因此,我们应当对中国共产党有信心,相信共产党,紧跟共产党,我们参加学生业余党校的学习,不一定说每个人都要入党,但每一个人都要追求进步。

    今天参加学习的同学,都是经过自己和慎重思考自觉参加的,我希望同学们能够以今天为起点,不断追求进步,在实际行动中首先做自己应该做的事,然后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我们设想,在场的同学做好了自己应该做的事,那是多么大的一股正能量,通过你们这股正能量的带动,襄阳五中的校风、学风能够不好吗?襄阳五中的学生的在校生活将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