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0日,全体教职工在学术报告厅召开了“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开学典礼暨师德师风建设动员大会”。
校长、党委副书记曹荣葆同志以“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促进学校从优秀走向卓越”为主题作重要讲话。
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促进学校从优秀走向卓越
曹 荣 葆
襄阳五中要从优秀走向卓越,实现“百年五中,中华名校”的战略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在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特色创建等方面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一、“师德为先”体现“百年大计之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先”,这一论述体现的是:师德是教师之本,教师是教育之本,教育是国家发展大计之本。“师德为先”体现的是“师德为教师大计之先,教育大计之先,百年大计之先”!
二、少数教师师德缺失与滑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长期以来,广大教师教书育人,敬业奉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教师队伍中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可歌可泣的模范人物。新的《规范》对于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向全国教育系统的模范教师,特别是抗震救灾英模教师学习,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自觉规范思想行为和职业行为,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是,少数教师师德缺失与滑坡,引起了人民群众强烈不满,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
三、准确理解是认真践行新《规范》的前提
1、新《规范》的6个条目全面体现师德的6个方面
“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2、新《规范》呈现三大特点
一是突出了教师的职业本质。
二是突出了时代性和针对性。
三是突出了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四、做新《规范》的践行者、示范者和引领者
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综合。它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师德又融入了培养创造性、开拓性、实践性等更丰富的内涵,新的师德内涵可概括为八个字:师品、师表、师智、师能。
1、提师品,德高为师;
2、正师表,身正为师;
3、拓师智,学高为师;
4、强师能,技高为师;
教学有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就是把知识变成学生的知识;第二个境界,就是把知识转化成学生的能力;第三个境界,就是把知识升华为学生的品格。
21世纪是一个知识信息时代,对师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是:
——终身学习的楷模;
——课程设计的专家;
——学习技巧的传授者;
——学习障碍的诊断者;
——令人信任的心理医师;
——现代教育技术的行家;
——信息资源的提供者;
——团队工作的专家;
——独立研究、独立学习的指导者;
——客观公正的评价者;
——熟练的社会工作者;
——预知未来社会需要的学者。
因此,要成为新世纪高师能的教师,一是要有科学的施教知识,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把教育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使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一起来;二是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操作和应用,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三要有创新的精神,积极开展教育和科学研究,探索新的科学的教育模式,在耕耘中拓宽视野,在执教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
加强师德建设,是一项重大的建设工程,是一项需要每一位教师长期奋斗的艰巨任务。襄阳五中111年的辉煌,融入了一代又一代五中人的汗水和智慧;新校区三年五状元,实现三级跳,是全体五中人的骄傲;但新时代赋予我们新的责任,我们不能躺在历史的功劳簿上恣意畅享;全体五中人应该戒骄戒躁,不断学习,开拓创新,本着对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对事业负责的态度,提师品、正师表、拓师智、强师能,做新《规范》的践行者、示范者和引领者,为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职业幸福感和事业成就感,为早日实现学校从优秀走向卓越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