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班主任经验谈—褚伟

褚伟:好习惯带来好成绩

襄阳晚报 2014年08月09日 李震海 刘德祥

褚伟在讲台上

褚伟(中)在和同学们交流

  教师名片:褚伟,1984年生,襄阳五中最年轻的特奥班班主任之一,2012年高考,该班学生郑剑宇以686分的总成绩考取襄阳市理科状元,该班考取全市前八名的学生有4人,7名学生过清华、北大录取分数线。

  4月6日女儿降生,6月7日高考,褚伟从没有拿出一整天的时间陪过妻女,天天泡在教室、办公室。第一次当班主任,而且是特奥班的,褚伟诚惶诚恐,唯恐把这些优生带差了。从开始分班时,他的班是全校底子最薄的特奥班,到毕业时全班高考水平全校第一。褚伟说,这得益于培养优生们的良好习惯,而这些习惯,也是优生必备的品质。

  让学生打心眼里信服老师

  参加工作没多久,第一届班主任就带特奥班,这在襄阳五中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在众多人怀疑的眼光下,褚伟走马上任。当年五中本届有4个特奥班,年级前30名却只分了4个,比别的班级少了将近一半。这对褚伟的触动很大,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出点成绩让领导、同事和同学们看看“我能行”。

  褚伟首先想到的是赢得学生们的信服,让孩子们重拾信心,感觉到前途光明,“即使在年轻的班主任手下,也能考出好成绩。”

  每天早上,学生们还没有起床,褚伟就早已经站到教室门口;每次吃饭,学生们饭后返回教室,他才从教室转身离去;每晚,学生们熄灯后他才回家休息。“我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教室和寝室,让学生们明白,我时刻在他们身边。”褚伟说,这样可以时刻观察学生们的情绪,第一时间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督促学生进步。

  除了时时刻刻的陪伴,褚伟首先抓的班级凝聚力、战斗力,提升班级同学的士气。

  第一次运动会前,褚伟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每天陪学生们锻炼,精心组织选拔运动员。有人认为他不务正业,耽误了孩子们宝贵的学习时间,可褚伟认定了的事情就要做下去。当年运动会,全年级30多个班,8个集体项目,他们获得了6个第一,打破了“特奥班只会学习,运动会只能垫底”的宿命。

  这次运动会对班级影响很大,班上学生学习士气空前高涨,学生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底子不好,经过努力也可以拿第一。”褚伟说,“学生们学习时间本来就长,锻炼身体却能相得益彰。”

  同时,每次体育课、篮球比赛,褚伟都会作为伙伴、队员参与其中,让学生感受到他的亲和力,“能够说掏心窝子的话”。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在五中,特奥班每天有三四个小时的自习时间。在自习时,褚伟严禁学生们讨论问题。“遇到难题就讨论,容易形成依赖心理,自习时间就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埋头钻研的能力,有问题课间去讨论。”褚伟说,这能培养学生的心境,培养他们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

  与其他班主任只重视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不同,褚伟要求所有学生“字迹工整,书写流畅,答题格式准确。”褚伟认为,特优生的综合素质都相差无几,关键是看细节,“如果只求结果,没有重要步骤,思维也不够严密,最终只能败北。”为此,每天自习时间,褚伟都会要学生们练习10分钟的字,并在班上亲自监督。

  作为物理老师,褚伟却非常重视学生们的英语学习。他要求学生每天早饭后的20分钟的自习时间,必须学习英语。褚伟说:“最终考取清华、北大的特优生,在数理化上都差不多,英语却是成败关键。”“男生留平头,女生扎马尾;书包只能是双肩包,不能为了追求时髦而背单肩包。”除了学习习惯,褚伟对学生们的生活也作了具体要求。褚伟认为,学校就是学习的地方,学生就应该有学生的样子。褚伟规定,课桌上除了书本等学习用具,只能放一杯水,零食要在教室外吃完才准进教室。

  在高一时,褚伟对学生的要求很简单,“博览群书,学习上跟得上就行”。在高二时,他就对学生进行目标激励,把每个人的目标大学、目标分数、离目标有多大差距都写下来贴在墙上。褚伟认为,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养不成,学生难成气候。

  让优生抱团发展

  褚伟认为,特优生的综合素质特别重要,包括身体、心理素质。每周的主题班会,他都会要求学生自选主题,自己主持。“哪个方面表现得好,哪个方面表现不好,让学生们自己衡量,自我认识,这样更能打动人。”褚伟说。

  褚伟认为,优生有其自身的优生效应。因此每次调换座位,褚伟都会让班上的优生分片集中坐,在宿舍也基本上是集中住在一起。“优生可以相互影响,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褚伟说,每次老师开会,他都会邀请优生与会讨论,并及时采纳他们的意见建议。

  注重优生效应的同时,褚伟对班上同学都一视同仁,“不能因为是优生有享有某方面的特权。”优生迟到了,一样要被罚站;调换座位,也都是前后左右轮流,机会均等。“如果优生享有特权,其他学生都不会信服你。”褚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