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隆中名师、襄阳五中高二年级主任唐家友

映日荷花别样红

——记隆中名师、襄阳五中高二年级主任唐家友

襄阳日报 2014年08月14日 杨光明 杨立军 李震海

唐家友和学生一起讨论课题

唐家友在讲课

  他爱岗敬业,心系学子,三尺讲台书写辉煌;他身兼数职,任劳任怨,十几年来奉献青春——他就是市隆中名师、市骨干教师、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襄阳五中高二年级主任、优秀教研组长、政治高级教师唐家友。

  栉风沐雨总关情,映日荷花别样红。盘点唐家友近年来所带学生的高考业绩,可谓亮点纷呈。2010年高考,他的学生王诗婕以626分获得襄阳市文科状元、全省榜眼,郑宇琦以620分获得全省探花。2013年高考,学生李卓雅以651分获得全省文科状元,薛静茹以648分获得全省探花。当时,他所带的高三(31)班600分以上20人,2人进入全省前十名,刷新全市高考记录……

  情溢课堂的专家型教师

  “一名出色的班主任首先是一名出色的任课老师。”教学中,唐家友认真学习新课改理念,刻苦钻研新教材、新教法,既传承传统教学的优点,也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应用到教学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激情课堂”。他充分运用生动、幽默、形象的语言表述,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中政治特级教师刘武清说,唐家友老师情溢课堂、勇于创新,从国内的反腐败、城镇化发展、就业问题、物价上涨到国外的中东战火、叙利亚动荡、中日钓鱼岛之争、乌克兰危机,把这些国内外的热点焦点问题都渗透进政治课堂,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实现了教书育人的创新课堂,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唐家友已担任了7年教研组长、14年备课组长,致力争做专家型、研究型的教师,做教学思想的解放者、教学教研的示范者、各类活动的组织者,取得丰硕成果。截至目前,他有2篇文章获国家一、二等奖,4篇文章获省一、二等奖,10多篇文章(课件)获市一等奖;《我的学生我的爱》、《如何构建答题模型》等10多篇文章发表在《中学生时事政治报》、《学习方法报》、《教科导报》等报刊上。他还参与《优化探究》、《高效课堂》等9本导学案的编写工作,在总结、归纳与反思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

  唐家友十分注重青年教师的帮带培养,对他们言传身教,耐心辅导。刘雪娥老师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省优质课一等奖,最后获得全国优质课一等奖和最佳风采奖;丁治东、郭璟老师获得全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万蓓、李仙红等多位青年政治老师均已成为五中教学骨干。

  唐家友多次被评为优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优秀教师和市骨干教师,2014年被市政府授予“隆中名师”称号。

  愧疚与骄傲的双重角色

  在家里,唐家友肩负父亲、儿子和丈夫的责任;在学校,他身兼年级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班主任的重担。

  自1999年大学毕业入职襄阳五中以来,唐家友已连续15年担任班主任工作。2007年5月,小孩刚出生不久,他当时带高三3个毕业班的课,兼任班主任和政治备课组长。孩子没有老人带又没请到保姆,备课上课改作业,买菜做饭洗尿布,唐家友忙得团团转。

  正在这时,独居老家的父亲因冠心病突发引起中风,唐家友又把父亲接到市中心医院治疗。家、学校、医院,他整天来回跑。连续多日,一边守在病床照顾父亲,一边备课改试卷。七尺男儿,疲惫不堪,难以招架,最后晕倒在家里。

  为了高考备考,唐家友没有请一天假,没有耽误一节课。当年高考,所带的文科平行班高三(4)班以23人过一类重点大学线的成绩位居全校第一,他的学生柳娴以607分考入清华大学。

  襄阳五中搬到新校区后,唐家友爱人在襄城上班,他每周回来一次,家里大小事就更指望不上他了,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了,家长会没参加过一次。有次周六晚上回来,第二天早上要走时,6岁的儿子问了句“爸爸,你什么时候再来我们家呀?”唐家友愣住了!他转瞬红了眼眶。

  愧对家人,但唐家友却是一个优秀的教师。身为年级主任,他严格要求自己,不管春秋冬夏,无论日晒雨淋,每天早上6:20,你都能看到唐家友提前站在教学楼大厅迎接年级师生们的到来。他坚持每天到寝室查看学生的生活情况,坚持每天的饭间和自习时间蹲守教室。时间长了,他能充分掌握年级的全面情况,每个班级的学习风气,每个老师的情绪状况,这为他及时对症下药,提供了“良方”。

  作为年级的“班长”,仅辛苦还不够,还要动脑筋想办法。工作中,唐家友身先士卒,以身示范,努力营造竞争与合作的良好氛围,发挥团队作用,从集体备课、考试出卷、资料搜集等各方面做到群策群力、资源共享。正是这种既合作又竞争的氛围,为全年级各班级各学科齐头并进、均衡发展夯实了基础。

  言传身教的知心朋友

  唐家友既重视学生智力能力培养,更注重他们思想成长和人格完善;既关心学生的日常冷暖,更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

  他的学生欣怡高三那一年先后失去3位亲人,先是其母亲车祸身亡,再是父亲突发脑溢血病故,接着爷爷因病去世,只剩她和七十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雪上加霜,使原本就困难的家庭陷入绝境。

  唐家友专门召开了“为欣怡献爱心”的主题班会,并首先捐钱,同学们深受感动,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他还把欣怡的情况反映给学校,争取到学校的支持,免去了她的相关费用,并联系到两位爱心人士每月提供700元的赞助。整个高三,唐家友把欣怡当亲人,嘘寒问暖,帮助她树立对生活的信心和对理想的追求。当欣怡拿到湖北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她的奶奶来到唐家友办公室,紧紧抓住他的手,嘴角抽搐着连声说:“谢谢您,唐老师!是您给我们这个家带来了希望!”

  善于倾听并帮助学生走出思想困惑和心理误区,是唐家友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法宝。这让学生尊重他、信赖他,愿意与他交流和沟通,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帮助。学生戴洋就是其中之一,与同学闹了矛盾,向他倾诉;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首先想到的是找唐老师。

  利用挫折教育培养学生过硬的心理素质是唐家友的另一个法宝。他认为,班主任要帮助学生适当减压,解决困难,但不处处包办,有些问题必须让学生自己面对并解决,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2013年全省文科状元李卓雅在“北约自主招生”中发挥失常,唐家友和班级其他老师在谈话疏导时,点到为止。这给李卓雅留够了自我调整的时间和空间,让她较快恢复状态,把失利的积极作用发挥到极致。

  身教胜于言教。当教室出现纸屑时,唐家友亲自动手捡起来;放学了,随手熄灯关闭门窗……诸如此类的细节和动作,都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暗示,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独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