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书记、校长曹荣葆在教职工开学式上的讲话

以科学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从优秀走向卓越

——党委书记、校长曹荣葆在教职工开学式上的讲话

2014年8月20日

    在新的百年征程中,特别是2008年迁校之后的2011--2014年高考,襄阳五中乘势而上,不断实现新跨越,创造出“四年六状元,新校四连冠”的优异成绩:新校区头四届(2011--2014年)高考共夺得6个状元,其中3个市状元;3个文科状元,3个理科状元。北大清华录取人数分别为15人、22人、36人、22人,均为全市第一,全省前三(其中2013年为全省第一,2014年为全省第二)。一类重点大学人数直线上升,分别为1027人、1093人、1290人、1467人,均居全省第一!在全省乃至全国引起较大反响,襄阳五中的名校地位进一步提升。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稳步推进,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即将出台,办学竞争日益加剧,综合办学水平将面临新的挑战。面对教育改革的新局面,我们只有坚持科学的办学理念,才能推动学校从优秀走向卓越。

    一、践行科学理念,引领发展方向

    多年来,我校在推行素质教育和推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不断积淀、完善和提升办学思想,形成“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

    我们要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这一办学理念的指引下,把襄阳五中建设成先进教育理念的实验园、先进教学技术的示范园、先进人才的百花园,推动学校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实现“百年五中、中华名校”的战略目标;全体教职工要自觉落实“制度激励,文化引领,构建和谐教育” 的治校方略;进一步端正“文明振奋、求实创新”校风、“敬业爱生、拼搏奉献”的教风和“崇尚礼仪、崇尚科学、崇尚创造、崇尚一流”的学风。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体现了多元化、多层次的育人观。即,在思想品质和个性发展上,通过德美体艺等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情操得到陶冶,思想品质得到提升,个性得到张扬。在学业上,通过智育能力的培养让更多的优生能够上清华北大,让一大批中生能够上重点大学,让更多的入校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够上本科大学,让有个性特长的学生,能够找到理想的出路。也就是让优生变得更优,让中生变得优秀,让基础薄弱的学生感觉有奔头。总之,就是让每个进入襄阳五中的学子,都能做到发展有目标、前进有动力、付出有汇报,“康乐平生追壮观”!

    二、坚持德育为首,培育优秀品格

    坚持德育为首,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紧密结合湖北省新课改关于学生德育活动目标的新要求,进一步完善学校德育工作的新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全人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营造‘三高文化’(即,高境界做人、高效率学习、高品位生活),培养“四种品格”(忠: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学业;雅:举止文雅、情趣高雅、为人儒雅;诚:诚实守信、表里如一;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在完善理念的过程中,建立和完善学校德育工作的支撑保证体系,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并拓展德育工作新途径、新方法,进一步完善“五大教育平台”,有序开展“十大系列活动”。

    健全的德育工作机制、创新的德育理念和方法、五大教育平台和十大文化活动,对学生传统美德、理想信念、民族意识、时代精神、法制观念、身心健康和养成教育和促进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

    继续坚持教学中心,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积极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大力改革教学方式和手段,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及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1、实施新课程计划,构建课程模式的多元化

    多元化课程的构建是课程改革的保障。我们要认真落实教育部《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调整意见》文件精神,积极推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计划,组织学生扎实修习必修课程和顺序选修课程。

    2、坚持“因材施教”,追求学生发展的多元化

    我们要借鉴多元智力理论,形成科学的教学观念,即“全面育人的教育观,全面发展的学生观,全面进步的质量观”,坚持开展奥林匹克竞赛、文体艺、机器人、信息技术、小制作小发明等各类培训及兴趣小组活动,开拓学生视野,培养综合能力。教学上,实行分类指导,分层管理,进一步提升五级教学目标。   

    不同班级的重点目标也有区别,奥赛班的主要任务对应在前三级目标,平行班主要抓好后三级。

    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办好艺术班、体育特长班,实施作业分层,拟订辅优补弱措施,不放弃每一个学困生,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力求为每位学生的进步和成长营造最佳的环境。

    3、深化课堂改革,体现课堂功能的多元化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改革以转变观念为突破口,要敢于把思维的钥匙交给学生,课堂教学要由传授知识向探索方法、培养能力转轨。课堂上,只有师生平等、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才能实现共同提高。

    四、强化团队建设,为实现从优秀走向卓越提供强力支撑

     1、发挥校级领导班子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和市委“二十一条意见”,强化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党委成员蹲点制度,坚持勤政务实、廉洁自律、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坚持做到按章办事、公正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2、提高中层管理团队的执行力。学校的中层管理团队包括中层干部、年级主任、支部书记、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管理骨干,我们要通过组织考核、民主推荐、竞争上岗等形式实现中层干部、教研组长定期换届选拔,选拔部分德才兼备的年轻同志进入学校的中层管理团队。

    3、提高后勤保障团队的效能。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技能,优化服务体制,提高工作效能。从今年起,我们要在“优化体制,提高效能”上逐步进行一些改革,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的要求,科学推行合署办公。    4、强化师德教育,加强队伍建设。

    发挥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做好教职工组织发展工作,增添党组织活力;以支部为中心,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员创先争优活动;坚持教职工评支部、评党员活动,进一步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带头作用。

    以“强化师德”为抓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对德艺双馨教师的宣传表彰力度,从快从严处理师德失范个别典型。在不断充实部分新教师的情况下,推行 “教师待岗”制度。在评先表模、职称晋升等方面坚持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度”。

    5、抓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坚持科研兴校、科研强校之路,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完善制度,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交流。坚持把科研成果同职称晋升、评优表模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6、进一步抓好“青蓝工程”,实现教师队伍的年轻化。创新机制,搭建平台,强化培养,促进青年教师快速健康成长。进一步完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规范等系列培训,进一步落实“师徒结对青蓝工程”,进一步完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机制,采取提要求、压担子、委重任、评新秀等措施,激励青年教师主动学习、扎实工作、不断创新,早打通关,早出成果,促进青年教师快速健康发展。

                                                           (部分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