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班主任经验谈—李轶

李轶

写好周记做好标杆

襄阳晚报 2014年09月20日 李震海 刘德祥 张赵琪

2011年省理科状元王震霆和班主任李轶合影

  每到逢年过节,李轶都会忙得不可开交。他不是忙着教学,而是忙着回自己天南海北的学生的祝福短信。李轶认为,幸福的生活就是生活无忧,还要对社会做出贡献。他评价学生的标准不是学习成绩有多优秀,而是看他们在生活态度、精神状态、为人处事等各方面的表现。“如果你教的优生毕业后跟你形同陌路,没有感恩意识,那么,教育就失去了价值,你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李轶说

  教师名片:李轶,襄阳五中高级教师。2011年高考时,班上学生王震霆以707分的总成绩夺得全省高考理科状元。全班72名学生中,有71人高考过一本线,65人的成绩超过600分。

  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

  自李轶老师任教以来,不论学生成绩好坏,他始终对学生都抱有希望。他对学生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去努力,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在他的教育理念里,学生不光要好学、会学,更要全面发展。要有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以后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去服务,去帮助别人,而不是一味地死学。

  班上学生吕荣(化名)每次考试都是倒数第一。有段时间,他压力特别大,消极学习,有了退出特奥班,到普通班就读的念头。长期的相处中,李轶发现,吕荣非常热爱班集体,同学们参加各项活动,他总是任劳任怨,从事后勤工作。“学习注重的是过程,只要做最好的自己,结果并不重要。”李轶多次借机找吕荣谈心,并调动吕荣的积极性,多安排他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慢慢地,吕荣找到了自信,学习成绩迅速提高,并在高考中发挥出色,考入了一所重点大学。

  在班级管理上,李轶注重对班干部的培养,以此树立班级的标杆和榜样。班上每个月都会投票选举体育标兵、卫生标兵、文艺标兵等看似与学习无关的榜样,并把他们的照片贴到班级的墙上,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培养的学生只认学习成绩,他们往往会过于自私自利,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李轶说,如果是这样,那就失去了教育的本质目的,“培养了自己也不愿意培养的高材生”。

  小小周记作用大

  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心理是脆弱的、多变的,这往往是影响学生成绩的关键。李轶深知这一点,他让学生们每人准备了一本周记本,在这本周记本中,学生可以写一周的学习计划、学习收获,也可以写一周以来遇到的问题和烦心事。李轶每周都会收学生的周记本,并给每位学生写几句暖心的话,开导或鼓励他们。

  班上学生靳祺奥参加化学奥赛希望能拿到大奖,并通过奥赛获得保送资格。他在周记本里这样写道:“我要进冬令营,没人拦得住我!”李轶看到后,写下了:“OK,我愿帮你实现愿望!加油!”有的学生思想滑坡,总结了思想的重要性,他在周记后写下评语:“是啊,思想上的松懈会影响到行动上的付出,一定要时刻保持警惕!”

  除了周记,李轶还在上个过程中有意无意地进行思想动员,时刻鼓舞学生的斗志。作为物理老师,在进行物理实验时,他会讲火箭,从而引申到战斗机等,并介绍我国飞机发动机技术方面落后于发达国家的现实,再进一步介绍我国哪些高校开设有发动机专业,鼓舞学生努力学习,为国防工业做贡献。

  撇开空头说教

  要想管好班级,首先要跟学生打成一片,赢得学生的信任。作为物理教师,李轶一直努力钻研专业知识,并担任物理奥赛辅导教师。“尊师重道,自己在专业上做好了,学生们才会佩服你,才会跟着你走”,李轶说。

  为了与学生无障碍沟通,李轶苦练体育本领。在课后,常常会看见李轶和同学们在一起运动的场景。在他工作之余,他常会陪班上的男同学打打篮球、踢踢足球,也会陪女同学一起打排球。哪怕再忙,只要班上学生上体育课,他都会抽出时间去跟学生们一起上体育课,一起打球或做游戏。在打球中,李轶从没有抱着应付的心态,而是努力学习各种体育专业词汇、体育运动技巧,从而让学生更加信任自己。

  球赛中,李轶会跟同学们有意无意地说上一句:“打篮球你搞得赢我才怪!”通过激将法,班上学生的斗志会被激发,从而影响其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