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石化文 以石陶性
——湖北襄阳五中校园石头文化建设纪实
王启波
(本文为中国教育学会后勤学术委员会2014年会上的发言,并发表于《中小学管理》2015年第6期)
“楚韵汉风构和谐,人文星光满庭院。忽入石径通幽处,寻觅嬉戏两不还。”每当周末或节假日,五中的校园内总会出现三五成群的家长带着子女漫步,他们或状元桥上留影、或孔子像前虔拜、或浮雕墙下抄录、或致远亭里咏联、或三叠泉边听瀑、或求知岛上沉思,更有小孩在宁静湖亲水平台上嬉闹着、追逐着、欣赏着湖面上白鹅“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优雅和湖水中锦鱼成群结队悠闲游弋的淡定。五中的校园俨然成了文化内涵独具、自然风物优美的休闲乐园。而这一切都得益于五中在传承与创新中继往开来的校园石头文化建设。通览五中校园,让人心中不禁萦绕起“精美的石头会唱歌”的优美旋律。
襄阳五中始建于1902年,原为襄阳府中学堂。地处汉江中游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魅力城市——襄阳市,东与唐代大诗人孟浩然故居为邻,西与诸葛孔明隐居地古隆中毗连,被誉为“鄂西北文化的摇篮”。为满足广大群众要求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2005年市委、市政府决定投资2.4亿元将五中迁建到高新区,2008年竣工并投入使用。校园占地面积340亩,建筑面积120000平方米,绿化面积102000平方米,在校生6000人。
在新校建设过程中,学校十分重视育人环境建设,将校园文化建设列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将校园石头文化建设作为立德树人的有效载体,以石装点幽静秀美的校园环境,以石传递永恒丰厚的文化信息,以石陶冶高尚卓越的学生情操。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和精雕细刻,目前,五中校园的石头已成为靓丽校园环境中的一串串珍珠,使人愉悦、让人敬仰、催人探究、给人遐想……
厚重 传承——石建筑
当你走近五中时,你一定会被庄严、巍峨的石牌坊校门所震撼。校门宽48米,高12米,四柱三门,由双列石牌坊组合而成。前列牌坊以凹弧线伸展开来造型,上镌刻毛体“襄阳五中”四个镏金色大字,恰似张开的双臂欢迎并拥抱莘莘学子来校求学;后列牌坊以传统直线造型,上镌刻魏碑体“文明、振奋、求实、创新” 墨绿色八字校训,显得古拙、厚重。该建筑既继承了老校区古石牌坊校门的历史符号,又融合了现代建筑的时尚元素,展现了五中人海纳百川的胸怀。
走进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襄阳五中标志性建筑——状元桥。该桥立于半圆形水池之上,桥孔成半圆,与池水倒影恰形成一个完整的圆,桥两侧与池边有青石栏杆相连,柱头为莲花图形。据考证,古代官学建有水池,天子太学设辟“雍学宫”且四面环水,池为圆形;诸侯地方学校只能在南面设半圆形水池,称“泮宫”,半圆形水池上建一石桥,池曰“泮池”,桥曰“泮桥”。明初,襄阳人任亨泰被洪武帝朱元璋钦定为状元,永乐帝朱棣对其“宠遇特隆,命有司建状元专坊以旌之”,后世故称“泮桥”为“状元桥”。因此,五中状元桥成为现存唯一的有历史渊源的校园石雕拱桥。新校建设时,复制了老校区的状元桥,代表了所有家长对学生在五中求学的及美好愿景,也鼓励学生在各方面奋争第一,在高考中勇夺状元。
状元桥后建有杏坛,地处教学区中心位置。杏坛为正方形,分两层,每层有青石栏杆,东西南北各有一个出口台阶,二层平台正中间立4.6米白色花岗岩孔子雕像,底座为黑色大理石,正面镌刻“至圣先师”,后面镌刻孔子生平简介,两侧分别镌刻“有教无类”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杏坛的四周环植有高大银杏树。不言而喻,此建筑正想传承的是为师求学之道、为人处世之要。特别是“有教无类”四字不仅提出了教师须全面关心、关注、关爱每一个不同层面学生的成长、成才的职业操守,而且也正暗合了我校“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
精细 人文——石装饰
新校核心区四栋教学楼和图书外语楼沿中轴线呈对称分布,设计上体现了书院建筑的朴实美,其型制端庄、朴素、典雅,追求古代书院谈“礼”问“道”,求“仁”行“义”的风范,形象上体现“求之于心而无假以雕饰”的境界。教学楼外部显露其清水山墙,灰白相间,虚实对比,格外清新明快。
为营造浓厚书院气息,学校在四栋教学楼山墙上分别镶嵌八块大型人文石浮雕,每块浮雕高6.5米,宽5米,石质为福建泉州罗源青。浮雕人物分别为屈原、张衡、诸葛亮、杜甫、米芾、岳飞、居里夫人、爱因斯坦。通观气势磅礴,给人以震撼,使人肃然起敬;细看图文并茂,给人以思考,让人深受启迪。如《屈原》以屈子“天问”的姿态,表现这位爱国诗人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及热情追求真理的浪漫情怀,同时配其“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句,鼓励学生在求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究;又如《岳飞》以战旗、硝烟、戎装、戈矛以及“还我河山”手迹和面对强敌大义凛然的气概来展现民族英雄形象及其爱国情怀,同时配其《满江红》词中“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诗句,勉励学生要惜时博学,“精忠报国”。
八块刻有古今中外诗人、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军事家、科学家等人物形象的浮雕围绕在杏坛孔子像两侧,与之组团营造出浓厚的育人氛围,相得益彰且一脉相承。特别是浮雕上箴言,更能启迪师生。如:张衡“人生在勤,不索何获?”谈的是奋斗;诸葛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讲是修身;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是勤奋;米芾“康乐平生追壮观”道的是豁达;爱因斯坦“成功=艰苦的劳动+少说空话”论的是方法;居里夫人“一个人应当记住:是自己的老师为他的成长播下最初的种子”议的是感恩。这一切,全是对学生无声的教育和默默的熏陶。
灵动 内涵——石小品
校园景观石是校园环境建设中的点睛之笔,它可分为象形石、文化石和组合石,把它们精心散布于校园不同的地方,既可展现其灵动特点,又能彰显其内涵特质。
象形石——我校共选配了四个,把它们分别置于校大门外两侧和状元桥两边。校大门外为高4米“山峰”状和长6米“海浪”形的河南南阳丹霞石,寓意“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状元桥右边为“龙头”状、左边为“帆船”形的安徽宿州灵壁石,“龙头”向内,“帆船”向外,寓意每一个进入五中的学生都是“龙”, 每一个走出五中的学子都能起锚远航、乘风破浪。
文化石——我校将其点缀在各功能楼前。如四栋教学楼前摆放四个形状各异重达三吨的湖北汉江鹅卵石,将五中学生品格修养规范“忠雅诚健”四字用红印章的形式、以不同的字体雕刻其上,十分精致。如“忠”用唐颜体,方正大气,要求学生“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学业”;“雅”用汉隶体,精巧灵动,要求学生“举止文雅、情趣高雅、为人儒雅”;“诚”用魏碑体,宽博沉雄,要求学生“诚实守信、表里如一”;“健”用晋草体,奔放飘逸,要求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这种将石、文、印融为一体、浑然天成的石头文化景观,给人于美的享受和艺术熏陶。
组合石——我校在校园东北角因地制宜修建了占地20亩的“吟春园”,由宁静湖、致远亭、三叠瀑、五曲溪、石拱桥、求知岛、音乐台、环湖石座、亲水平台、石板路等组合而成。所有景点由用石头构建,如亭由石拼组、桥由石架造、台由石铺就,湖岸由石垒起,叠瀑由石堆砌等。园里地势高低起伏,曲径通幽,植物乔灌花草交错搭配,好一派江南园林风光。在这里,既充分体现了园林、生态、自然的特点,又呈现出人文、科学、艺术的特征,努力实现人、物、景的和谐相依,进而凸显百年名校的人文景致和育人风范。如:湖中种植睡莲和荷花,暗喻人要出污泥而不染;致远亭四柱上镶刻“致远亭里话理想,宁静湖畔听书声”、“望星空万里风云纳亭内,想天下千种智慧融湖中”两幅对联,激励学生树立宏愿大志,高瞻远瞩,静心勤学,以期成为对社会有大用的栋梁之材。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能给勇敢者以智慧,善良者以欢乐,懦弱者以坚强,勤奋者以收获……”。如今,五中校园的石头文化建设不是美丽的传说,而是实在的收获。五中以石化文 、以石陶性,营造出优美、清新、舒适、和谐的育人环境,不仅让教学相长的师生时刻徜徉在精美的石头文化氛围中,更能激发学生深思乐学、活学会学,激发教师敬业爱岗、拼搏奉献,促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一年一个新台阶,取得了高考“四年六状元,新校四连冠”的骄人成绩,特别是2013年斩获湖北省文理双状元,综合办学实力列全省前列。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校园管理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省最佳文明单位、省示范学校、省最佳安全文明单位、省园林式学校、市人民群众满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