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文科状元陈凤竹:
好习惯成就第一
襄阳日报 2015年06月24日 严俊杰 王婷 李震海
今年高考,襄阳五中高三(31)班学生陈凤竹以语文131分、数学144分、英语145分、文综223分、总分643分的成绩,夺得全省高考文科状元。
从小培养“三个良好”
陈凤竹3岁时,父亲陈小溪和母亲杨汉照分别下岗。为了生计,夫妻俩赴广东打工,把孩子托付给爷爷陈德清和奶奶周志兰。
“她人生成长最重要的阶段,父母没有陪在身边。”70岁的陈德清说,他一直担心隔代教育会影响陈凤竹的成长,很小就培养孙女养成“三个良好”: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
生活上,陈德清从来不允许陈凤竹吃学校周边的垃圾食品。有时候小伙伴会互相分享这些垃圾食品,陈德清就循循善诱,引导陈凤竹养成良好的习惯。小时候,陈凤竹吃饭很慢,陈德清也会慢慢纠正这些坏习惯。
“小孩子一定要重视传统文化教育。”陈德清说,陈凤竹很小的时候,他就教她学习三字经、道德经。小学三年级,他又让陈凤竹学习工笔画、山水画,师承襄阳名家汪国云。这个阶段,陈德清发现陈凤竹在做数学习题时反应慢,又为她报了奥数培训班。
陈德清说,陈凤竹从小就喜欢看书,阅读了许多中外名著,这为她学好语文打下了坚实基础。
“学渣”的逆袭
陈凤竹告诉记者,她的父亲是一名乐手,生性浪漫,她也继承了父亲的基因,不喜欢被约束,对待学习也是得过且过。
高二学文科后,陈凤竹从小博览群书培养出的文学素养,以及在学科上表现出的超强领悟力和灵活性,让班主任李天艳觉得其潜力无限,但过于浪漫和理想化。于是,李天艳特意找到陈凤竹,进行了一次促膝长谈。
回忆当时的情景,陈凤竹说她受益良多。“李老师跟我谈话后,我意识到,学习真的只是自己的事情。”陈凤竹说,心态的改变,让刻苦学习变得顺理成章。
打这以后,陈凤竹减少了看“杂书”的时间,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再加上自己对各学科的融会贯通,成绩很快由年级25名进入前3名。在陈凤竹眼里,这就是“学渣”的逆袭。
学到极致 玩到尽兴
谈起自己的学习经验,陈凤竹谦虚地说,并没有什么经验,最重要的是跟紧老师的步伐,再结合自身个性,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老师把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捋成一条最好走的路,你只要沿着走,就不会有错。”陈凤竹说,老师的经验是一个大的框架,但在这个框架之下得有自己的创新,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李天艳告诉记者,有一次陈凤竹的语文只考了120多分,之前她基本稳坐年级第一名“宝座”。这件事对陈凤竹触动很大,从那以后她的成绩逐步上升,最终稳居年级前几名。
“玩的时候就要放开玩,学就要学到极致。在她的身上体现得非常明显。”李天艳说。陈凤竹的妈妈杨汉照表示,“孩子下晚自习回家后基本不再看书写作业,我也只负责管好后勤保障,从不给她施加压力。”
目前,清华、北大都向陈凤竹伸出橄榄枝。陈凤竹说,时间太过仓促,上哪所大学,学什么专业,自己并没有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