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纪宏涛 记者张丽 韩犁夫
◆状元名片
逯婧扬,出生于1998年8月29日,襄阳五中高三(33)班学生。她的高考总分为646分。其中,语文127分、数学143分、英语139分、文综237分
牛仔裤、条纹衬衣、黑框眼镜,当逯婧扬像邻家小妹一样出现时,记者最大的感受是:朴实。卡夫卡、加缪、文艺复兴、人文关怀……当逯婧扬面对众多采访者侃侃而谈时,记者又惊讶于她的博学。
23日上午,记者从襄阳五中获悉,逯婧扬摘取我市文科状元的桂冠。
◆生活在单亲家庭惊讶自己成状元
逯婧扬是南漳人。两岁时,父母离异,她跟随父亲逯剑波和爷爷奶奶生活。
她的母亲在深圳打工。“妈妈常打电话询问我的生活和学习情况。”逯婧扬说。
逯婧扬告诉记者,她的成长离不开爷爷奶奶的培养。“小时候,奶奶教我数学,爷爷教我语文。3岁时,我就开始背诗了。”爷爷为了培养她学习英语的兴趣,与她一起学。两人经常比赛,看谁的单词记得更熟。
22日晚上11点半,逯婧扬从网上查到了自己的分数:646分。奶奶十分惊讶地说:“这么高!”逯婧扬却很平静:“我自己估了650多分呢!”
在班级的QQ群里,逯婧扬知道自己摘得了市状元的桂冠。“从未想到,挺惊讶的。”逯婧扬对记者说。
◆改错本积累十几册跌入低谷也不气馁
“少刷题、多思考,尤其注重复习错题。”这是逯婧扬的学习方法。
据逯婧扬介绍,她的改错本已经积累了十几册,其中数学最多,有五六册。“数学是我的弱科,所以最多。”对于错题,逯婧扬不是简单罗列,而是根据知识点进行分类。“老师会给我们改错的时间,有时甚至是一节课。改错,很有必要。”
很多家长视课外书为洪水猛兽,见到就要没收,但逯婧扬表示:“课外书也能促进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她讲了一个例子:“学习历史时,曾涉及文艺复兴的背景,我在手机上搜索文艺复兴资料时,把中世纪历史也顺带了解了,这对我解答相关题目很有帮助。”
逯婧扬平时的成绩稳定在年级第三至第五名。但在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时,她只考了年级第二十二名。虽然有过短暂的焦虑,但逯婧扬并未气馁,“那次考试,题型很不顺手,但这恰恰暴露了我的知识缺陷,有利于我备考”。
心态平和,是逯婧扬考试成功的关键。“平时考得好,不要沾沾自喜;考得差,也不要垂头丧气。”
◆小说已写了十几万字第一笔稿费保留至今
记者与逯婧扬交谈时,深深感受到她对文学的热爱。卡夫卡和加缪,是她最爱的两位作家。“卡夫卡的《孤独成就高贵》,是我的精神支柱,一直放在我的床头。”逯婧扬说,她特别喜欢卡夫卡小说反映的斗争精神和人文关怀。
不仅爱看书,逯婧扬还写了十几万字的小说。小学五年级时,逯婧扬在陕西旅游出版社办的《快乐童话》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作品,获得5元稿费。至今,这5元钱仍保存在逯婧扬的家中。
初三时,逯婧扬根据自身经历改编的校园小说《夜者无歌》发表于著名的《儿童文学》杂志上。这篇小说讲的是一个孤独的小男孩碰到了一个同样孤独的女生,两个人产生深深的共鸣。逯婧扬介绍,这个孤独的小女孩就是生活中的自己,“这种孤独是我对未来的迷惘,当时我就要升高一了,要到不太熟悉的地方”。
也是从初三起,逯婧扬迷上了看电影,尤其喜爱科幻片。《2001太空漫游》《飞上太空》等科幻电影都曾让她痴迷不已。“我喜欢能引起思考的电影。商业味太浓的电影,不好看。”
和普通女孩一样,逯婧扬也有自己喜欢的明星,“我最爱听许嵩的歌,他的歌有着浓浓的文艺气息”。
◆想学中文或哲学希望到德国留学
高考前,逯婧扬就参加了北大的博雅计划以及哲学专业的自主招生考试,两次考试都通过了。
成为市文科状元后,逯婧扬的北大梦已十分接近。“我想学习中文或哲学专业。”逯婧扬告诉记者。
由于爱好哲学,逯婧扬十分憧憬前往德国留学,因为那里出了很多哲学大师。
记者问起逯婧扬暑假有什么计划,她回答:“学英语,为进入大学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