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王凌老师在市劳模表彰大会上交流发言
市委领导与王凌老师等劳模代表交流
愿将痴心献教育 润出桃李一片红
——在襄阳市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上的发言
襄阳五中 王凌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叫王凌,来自湖北省状元名校襄阳五中。
一、激情不褪,讲台就是我的大舞台
生动、幽默、风趣,是我的讲课风格;主动、快乐、认真,是学生的课堂表现。多年的教学生涯,我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激情课堂”。
在历史课上,我经常有意“跑题”。讲长征,我会讲到长征精神,最后讲到史玉柱、柳传志、俞敏洪……我把讲台当成我的舞台,当我的激情感染学生以后,他们变得善于学习、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大大地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从教以来,我凭借着永不褪色的激情,培养出3名状元,18名清华北大高材生,连续五届教学成绩全市领先。
作为班主任,我积极探索班级管理方法,“赏识教育”、“心灵之窗”、“主题班会”、“班级论坛”成为我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2014年高考,我带的高三(1)班,全部考入一本重点大学。全省文科600分以上考生,十分之一是我的学子,湖北省文科前十名,有4人是我的学生,并包揽全市文科状元和榜眼。
凭借一腔热血深情,润出桃李一片红,这就是我的大舞台。
二、爱心不减,学生就是我的全世界
每年教师节,我都会收到王旭林的来信。他是2007年的毕业生。在信中,他总会提到一床棉被。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我到学生宿舍查寝,发现王旭林蜷成一团。我觉得奇怪,伸手一摸,王旭林被冻得瑟瑟发抖。
我迅速反应过来,转身冲出寝室,一路小跑回家,找出妻子陪嫁的新冬被。当我把厚实的棉被盖在王旭林身上时,这个朴实的农村娃愣住了,他嚅嗫着,喊了一声“王老师”,捂起被子嚎啕大哭起来……
多年后,王旭林告诉我,那床棉被足足温暖激励了他三年的高中时光,是他人生最温情的记忆!
《中国青年报》有一名叫李攀的优秀记者,他是我的2009届学生。连续7年,每年回老家,他都要到我家住一晚。他总说,没有王老师,就没有今天的李攀。
高三那年,李攀的父亲突然遭遇车祸。考虑到母亲体弱多病,家中没有劳动力,这个富有责任心的孩子,几经挣扎,作出了辍学养家的决定。
李攀的遭遇,深深刺痛了同为山里娃的我。为了劝他复学,我前后三次远赴山区。第三次送我出门时,他哽咽着说:“王老师,我晓得你的良苦用心!我不是不想读书!我爸妈这样,我咋能让他们再为我受苦呀!”
孩子的懂事,令我心如刀割。“李攀,你听我说,我跟你一样是山里穷孩子出身。试想,如果当年我不咬牙坚持读书,我能走出大山吗?我能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吗?从现在开始,你读书花的每一分钱都由我来负责!”
几天后,李攀重返校园。我兑现承诺,每月给他生活费,帮他买资料、买衣服,每周六晚上把他和另外五六名困难学生喊到家里改善伙食,还发动家长和老师们一起帮助他。
那年高考,李攀顺利考入南京大学。工作后,他每月寄回500元钱资助我班的李梦晗,直到李梦晗顺利完成学业并考入北京大学。
知识改变命运,爱心得以传递。这是我最期待、最欣慰、最骄傲的教育成果!用爱心点燃学生的希望,我的世界里全是我的学生,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三、痴心不悔,教育就是我的理想国
2005年开始,为了挤出时间解答学生的问题,我索性将行军床搬到办公室午休,这样一搬就是12年!如今,在我的带动下,学校有一大半的班主任中午都睡在办公室,这成为五中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2014年高考前,我的结石突然发作。尽管疼痛难忍,可为了不影响学生备考,我硬是把手术推迟了半年,妻子为此急得直跺脚。我对她说:“高考在即,学生的事就是天大的事。”
高考一结束,我就住进了医院;不到两周,我立马回到学校。因为,6月24日要填报志愿,我得回去为学生把好最后一关!
高考成绩放榜那天凌晨4点多,我收到信息,学生饶浴阳以649分的总成绩夺得全市文科状元,全省榜眼!全班学生也都成绩骄人。那一刻,我忘了疼痛。为了学生,一切都值了!
作为年级主任,除了定期召开的备课组长会、大考质量分析会、班主任例会以外,每天早上六点,我都会第一个来到教学楼,迎接学生和老师的到来,我想让年级2000多名学生知道,学习苦,学习累,但老师永远与他们共同战斗!无论骄阳雨雪,学生午睡和晚上就寝时,我都会挨个巡查360个学生宿舍室,直到听到他们均匀的鼾声,我才拖着疲惫的身躯最后一个离开。
人的精力确实是有限的。谈及家庭,我只有深深的愧疚。妻子说,我把家当成了旅馆;儿子说,最大的愿望是爸爸能多陪陪他!父母问:寒假不是有十几天吗,为什么过年只呆两三天就走了呢?这些年,我对不住全力支持我的妻子,对不起成长中的孩子,对不起患了脑梗塞的父亲。
无怨无悔,痴心不改,甘将心血化时雨,这就是我的理想国。
成绩已属过去,未来仍需奋斗!我代表全体教师,请市领导放心,请全市人民放心,我们一定会撸起袖子,俯下身子,因人施教,再创高考新辉煌,再谱状元桥新篇章!
谢谢大家!
2017年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