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百杰师·德楷模事迹材料
——记湖北省优秀教师·市劳动模范襄阳五中冯长春老师
每个学生都像一只只雏鹰,老师要做的就是托起他们飞翔的翅膀,帮他们实现翱翔蓝天的梦想。
——冯长春
3年年级主任,2013年高考包揽2名省状元,北大清华录取36人,1290人突破一本线;21年班主任,1名省状元,5名市状元;2013届高三(23)班过清华北大录取线22人,600分以上51人,61人过重点大学录取线。这只是一个个数字,但这是对一个教书育人者的幸福回报,这些辉煌数字的背后,写着一个共同的名字——襄阳五中2013届高三年级主任、23班班主任、数学高级教师、湖北省优秀教师、市优秀共产党员、市十佳师德标兵、市劳动模范——冯长春老师。
一个名师的坚守与突破
2009年,一份丰厚的合同摆在冯长春眼前,对方学校说:“只要你来,钱不是问题。” 冯长春说:“钱不是问题,我的根在五中。”这些年来,来自各个发达地区学校的“挖角”被冯长春一次次拒绝。有人说他傻,穷教书匠干一辈子就那样。他拿出一叠叠学生来信和照片,翻出一条条逢年过节的学生短信告诉别人,他的内心是富裕的。有学生在短信中说:“这么多年我无法忘记你就像我的父亲一样给了我从小缺失的父爱,那种踏实,那种温暖,让我在人生最关键的几年没有荒废青春,没有堕落沉沦。”
2010年8月底,冯长春担起新高一年级主任的重担。这之前,他已经培养出了5名市状元。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样一位早已功成名就的名师选择了年级主任的重任?“我们要做一个年轻的老教师,不能因为工作二十多年,三年一重复,一眼望到头,就产生惰性,要不断突破自我,勇攀新的高峰,从优秀走向卓越。”他的一番话,让人们看到一个名师在实现自我价值道路上的不断突破。
他对自我要求严格,四十岁的人,却有二十岁的活力。作为年级主任,他每天早上和晚上要一层一层楼的不停循环巡视,年轻班主任陈文卿说:“每天来到教学楼第一个看到的就是冯长春,每天晚上从学生宿舍楼走的最晚的也是冯长春。”当其他人和家人共度周末时,当其他人在睡梦中时,他还在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一次放假,冯长春一家人正在回老家的路上,电话铃响起,是宿舍管理员的,有个家庭比较远没回家的学生突然肚子痛,本班班主任电话未接通,他迅速调转车头赶回来,亲自开车把学生送往医院,挂号,缴费,招呼护士打上点滴,看着病床上的学生安然入睡,冯老师这才松了一口气,想想回老家看看父母的心愿又没有实现。这样的事是常事,学生有个头疼脑热的,冯老师总会第一时间帮助关心学生。
对学生关怀百倍,对自己他却从不在意。2012年的一天,他刚给学生上完课,回家坐在桌子前面批改作业时突然头晕,被送往医院急诊,医院初步诊断为:劳累过度导致脑供血不足,医生建议办理休假,在家修养。他却说:“学生的课不能落下,我不能丢下他们。” 工作二十多年,因为劳累,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毛病落下不少。
一个“老”教师的信任与指导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离不开高三年级全体老师的努力,无论做什么,老师们都紧紧团结在冯长春的身边,这种团结源于信任与指导。
作为年级主任和一个“老”教师,他对年轻人有着特别的器重。冯长春说:“年轻教师缺乏经验,但是工作有激情,能和学生打成一片,要善于调动和引导他们,相信他们一定能创造奇迹。我们在工作中要鼓励和支持年轻教师,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为他们搭建成长的平台。”
冯长春经常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去关心年轻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经常可以看见他提着凳子在各个教师听课。他不仅听数学课,也听其他学科。青年教师王云龙刚来时,面对从学生转变成教学生的老师,以前都是在下面听,现在站在讲台上讲,很不适应。冯长春经常鼓励他、指导他,经常去听他的课,课后认真逐项进行分析和指导,帮他总结整节课的得与失。牛威老师刚来五中上班,因家在外地,一个人无依无靠,当班主任有时忙的食堂关门,冯长春经常把他叫到自己家里吃饭,给他“开小灶”。丁治东老师夫妻都是老师,小孩才1岁多,因老家在黄陂,没有人来帮忙照顾小孩,高三班主任工作繁忙,冯长春经常嘘寒问暖。他还经常邀请年轻教师听他的课,观摩他的班级教导会和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在冯长春老师的感召和带动下,青年教师教学业绩突飞猛进,高三年级刘雪娥老师荣获全国政治优质课大赛一等奖,邱羽、刘忠艳、陈娜、丁邯等一批青年教师荣获省优质课竞赛一等奖;高考中,陈古成、王云龙、丁治东、牛威等一批年轻班主任所带的班级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一大批青年教师所带学科高考成绩优异。
一个“父亲”的关怀与厚爱
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冯长春说:“我不是神,我只是一个父亲。在我眼里,他们都是我的孩子。” 冯长春爱别人的孩子甚至超过自己的孩子。他的女儿冯源今年上高三,却没能享受到这个高三年级主任的特殊待遇。冯长春和妻子刘琳琳都是高三老师,教学任务繁重,平时冯源就处于放养状态,拿着饭卡和同学们一起在食堂吃饭,回家也难得和父母一起吃一次饭,“这么多年了,我上学的时候,父母在忙工作,我放假的时候,他们还在忙工作,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次数掰掰手指头都数的过来,有时候难免有一种失落和恨。”
某同学今天生病了,某同学数学学科下滑了,某同学最近情绪有点低落,某同学进步了……自己的孩子顾不着,但对于学生,冯长春可以一个一个的说出他们的详情。吴同学、黄同学等几个比较乖的女生,学习相当自觉,却苦于学科基础太差,冯老师针对他们的情况,请有经验的老师单独指导他们,自己也跟着一起认真听老师讲课,做笔记、学各科技巧,以便能够更好更近距离地辅导学生。因此,教数学课的冯老师和学生讨论起作文、英语、理化生来也是头头是道,让学生信服不已。
他班上有个学生,学习落后,经常违犯纪律,泡网吧和游戏机室,加上父母在外地打工,有留守儿童的孤僻和叛逆,老师多次教育,都收效甚微。一次,他患了重感冒,几天不能到校上课,冯长春几次带着礼物去看他,并为他补课。那些日子恰巧冯长春也患了胃病,接连几天打吊针,但一次也没影响给他补课。一天晚上,当他发现老师因扎针淤血而发紫的手背时,才知道老师是在带病为他补课,他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当即向老师发誓要做个好学生。该生成绩不断提高,最后在高考中取得665分的高分,被清华大学录取,临别时他对冯老师非常感激地说:“我们是三年师徒,一辈子朋友。老师,谢谢您!
有一位肖姓学生性格孤癖不合群,迟到早退是家常便饭,上课不注意听讲不说,还时不时搞点小动作。无论冯长春如何语重心长,如何耐心开导,他却是一言不发,最后甩出一句:“我就这样,改也难,老师你看着办吧”,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冯长春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找到肖某的初中同学和他的父母。原来,他因鼻炎常犯,一犯头晕脑胀浑身不舒服,迟到早退、请病假就成常事了。就在初中的最后一个学期,父母离异,他随母亲,而母亲又下了岗,生活很困难。他自尊心极强,所以有些自暴自弃。
冯长春再次找到该生,把自己了解到的全部情况讲了出来。他万没想到冯长春老师为了他竟然了解了这么多他的事情。听到冯老师说:“我相信你,你是一个好孩子,好学生。”他终于宣泄出内心的压抑,最后用手把溢出的泪水擦了一下说道:“冯老师,别的我不想说,一句话,感谢你对我的信任,你就看我的行动吧!” 在高考中,该生以657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
有学生在作文中曾写下这么一段话:“在五中读高中的这三年,使我终身难忘。如果不是他——冯长春老师,我可能会是一个我自己都不敢想象的样子,是他征服了我,改变了我,也拯救了我,我将终身感激他。”
有人说,他是一位“智者”,廿十载风雨征程,收获的不仅是人生;有人说,他是几百个孩子的“父亲”,廿十载春秋耕耘,播撒的是爱和希望的种子。“为师难,道幽眇,学无涯,求索不辍;育人悦,德为本,能至上,身体力行。”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他仍将默默地耕耘,上下求索,谱写更加辉煌绚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