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师德教育载体,健全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切实解决师德师风突出问题,努力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
二、工作目标
健全一个体系:健全融教师行为规范、师德教育途径、激励培养措施、考核奖惩手段为一体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系。
解决两个问题:重点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教师规范执教和廉洁从教的问题。
实现三个变化:人民群众对师德师风问题的各项投诉量明显降低;媒体网络对教育负面新闻的报道明显减少;社会各界对教育行风的评价明显提高。
促进四个提升:不断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不断提升学校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全校教师良好的社会形象;不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三、活动主题
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做“四有”好老师。
四、活动安排
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并落到实处。通过思想教育、制度规范、政策激励、典型引领等多种方式,积极培养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大力弘扬依法从教、以德育人、严谨治学、积极进取行业新风。主题教育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一)学习教育阶段(4月1日—20日)
1、精心部署、营造氛围。根据市教育局、市教育工会《关于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做‘四有’好老师”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结合实际,制定学校活动方案、召开动员大会,由校党委书记、校长曹荣葆作动员报告。通过校园网、校园广播、宣传橱窗等形式,加强舆论引导,营造良好氛围,使广大教师参与到活动中。
2、加强学习,牢记使命。培育核心价值观离不开持续的灌输。各处室年级组要充分利用政治学习日和专题学习会、组织生活会、学习交流会等形式,安排专门时间,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规定内容。
(1)学习教育法律法规。重点学习《教师法》(第二章权利和义务)、《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意见》(国发[2012]41号),《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襄阳市教师师德失范行为 “一票否决”办法(试行)》(襄教〔2015〕6号)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
(2)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按照“四有”好老师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习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主持学习时强调)。每名教师要把“三个倡导”基本内容讲清楚,牢牢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深刻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觉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
(3)学习师德楷模事迹,增强正能量。要大力弘扬和宣传优秀教师先进典型。请广大教职工登录襄阳教育网“襄阳师德楷模先进事迹PPT”专栏,组织教师学习师德楷模的先进事迹。
3、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以年级组、处室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讨论要围绕如何“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做‘四有’好老师”主题,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四有”好老师标准,对照师德楷模先进事迹和自己的岗位职责,认真查找自身的师德问题。重点查找履行岗位职责的态度,是否从事有偿补课,或者参与校外培训机构对学生进行有偿补课。讨论过程要安排专人记录,师德教育月结束将记录本交给学校工会。通过查找问题,不断增强教师履行职责能力和服务师生的水平。
4、开展“万名教师师德承诺”活动。师德教育月期间,开展“万名教师师德承诺”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承诺内容为:
“我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我将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廉洁从教、不从事有偿补课。努力实践我的诺言,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争做‘四有’好老师,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不辜负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称号。”
(二)第二阶段:学生评比阶段(4月21日—5月10日)
1、开展师德征文比赛。在深入学习、讨论和查摆问题的基础上,每名教师要围绕“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做‘四有’好老师”的主题,撰写一篇1500字左右的学习《襄阳师德楷模先进事迹PPT》的体会(即师德征文),并存入师德档案。学校将举行师德征文活动,并评选优秀征文。师德征文要主题鲜明,真情感人,切忌网上下载。学校向市教育工会推荐优秀征文2篇参加市优秀征文评选。通过开展征文比赛,让师德楷模的思想和精神在教职工心里播下种子,并且扎根、开花、结果,转化为奋发向上和崇德向善的力量。
2、举办师德演讲比赛。以“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做‘四有’好老师”为主题开展演讲比赛。在各年级组举行演讲比赛的基础上,5月中旬,学校将举办青年教师师德演讲比赛,把师德教育月活动推向高潮,同时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全市教育系统的师德演讲比赛。
3、评选“学生喜爱的好老师”。评选“学生喜爱的好老师”是师德教育月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风清气正的教育行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严格按照襄阳市“学生喜爱的好老师”评选程序和办法,将“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与“学生喜爱的好老师”条件结合起来,制定评选方案,组织学生评选“我最喜爱的好教师”。在全校各班学生评选的基础上,推荐事迹突出的上报,作为市教育局、市教育工会表彰的全市“学生喜爱的好老师”、“襄阳市十佳师德标兵”人选。通过评树活动,使广大教师学有榜样,赶有方向。
(三)完善制度阶段(5月11日—30日)。
1、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文件精神和市教育局制定的《襄阳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襄教〔2015〕5号)制定我校师德考核办法和师德考核实施细则。
2、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办法。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襄阳市教师师德失范行为 “一票否决”办法(试行)》(襄教〔2015〕6号)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我校《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建立健全违反师德行为的惩处制度,着力建设风清气正的教风。明确教师不可触犯的师德禁行性行为,并提出相应处理办法。对危害严重、影响恶劣者,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
3、建立师德建设考核机制。把师德考核作为教师考核的核心内容,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评优奖励、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任、提薪晋职、绩效考核等的重要依据,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
五、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为切实加强对师德教育月活动的领导,学校成立师德教育月活动领导小组,党委书记、校长曹荣葆任组长,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校长汪文超、副校长刘世国、王静、王军、贺欣荣任副组长,有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校工会,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检查和督办。
2、务求实效。学校将围绕活动主题,根据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和教师队伍的现状,把师德主题教育活动与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相结合,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相结合,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精心设计好载体,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具体,教育引导教师践行师德规范,做学生喜爱的好教师。
3、解决突出问题。学校将着力解决社会高度关注的师德师风热点、难点问题,重点解决个别教师缺乏敬业精神,责任意识不强;教学工作不认真负责,上课该讲授的内容不讲授,留到课后进行有偿家教;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及其它商品,以教谋私等突出问题。对有严重失德行为、影响恶劣者依据《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附件:1.襄阳市中小学教师师德考核基本指标(略)
2.襄阳市中小学开展“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做‘四有’好老师”演讲比赛报名表(略)
襄阳市第五中学
2016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