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五中“课外访万家”活动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和《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针,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在全省中小学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的通知》和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的通知》精神,以培育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互信的家校关系,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践行教师职业道德,关爱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教书育人水平的提高,结合我校教师队伍特别是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需要和学生及家庭分布的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活动主题

    践行师德,携手育人

    三、工作目标

    此次活动全校所有教师都要参与。教师家访以实地走访为主要形式;班级家访以班主任为主,其它科任教师都要参加,家访要覆盖全部学生家庭。对于家住城区的学生家庭要采用实地家访的形式,对于家住县区的学生家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话、信函等辅助形式进行。

    通过开展“课外访万家”活动,进一步转变广大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育人观念和育人行为,增进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理解,增强育人意识、责任意识,共促教育和谐发展,促进班主任探索新的育人方式,不断提高育人水平,使我校教师队伍特别是班主任队伍素质进一步得到提升。

    四 、组织机构

    为了加强此项活动的领导,学校成立活动组委会领导小组,具体名单如下:

    组  长:刘道德、曹荣葆

    副组长:汪文超、刘世国、王静、马德军

    成  员:王立合、杨立军、李天艳、胡修强、王合银、李轶、冯长春、纪宏涛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学工处,王立合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分  工:校级领导负总责,学工处负责协调,年级主任具体负责本年级活动的落实,即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把相关材料收集起来并上交学工处。

    五、活动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10月上旬)

    1.印发我校“课外访万家”活动实施方案,通过教师大会、橱窗、校园网络、班主任会议等多种方式加强宣传,把文件精神传达到每一位教师、班主任,为本次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

    2.印制活动信息资料档案建设所需的各种纸质材料,如《家访手记》等。

    (二)活动推进实施阶段(2011年10月中旬——11月)

    1.收集信息。全校班主任将本班学生家庭情况相关信息(如家庭地址、家长联系方式等)进行收集,摸清情况、分类整理,拟定好班级家访计划,并召开班级任课教师会,宣布班级活动计划。

    2.明确家访任务。依据班级学生各自不同情况,明确班主任、班级任课教师家访的具体对象,了解和解决的中心问题(表现、习惯、学习、身心发展状况等),设计好家访的有效方式方法,开展家访活动。

    3.做好信息资料档案建设工作。家访后,对学生家庭状况、校内校外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对学生心理状况进行评估,认真填写《家访手记》,教师心得体会不少于150字。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建立学生家访档案。

    (三)总结表彰阶段(12月)

    1.成果汇总(12月1日至10日)。

此次家访成果分为二部分,分别由班主任以及班级所在科任教师按照家访实情进行如实填写,具体为:

    第一部分由班主任完成,将家访实情填写在《家访手记》中,上交时认真填写,按班级实有人数上交;

    第二部分由科任教师完成,将家访实情填写在《家访手记》中,每位科任教师至少完成5名学生的家访。

家访成果将于2011年11月10日之前各年级以班级为单位集中上交至学工处(除班主任以外的教师家访材料由年级统一收齐装订后上交)。

    2.工作总结。(12月1日至20日)对集中家访活动进行自查总结,整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分析社会家庭育人的特点,提出改进教育方式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向市教育局撰写总结报告,并接受上级考评。

    (四)总结表彰阶段(2011年12月)

    2011年12月初,组织学校“课外访万家”活动评优,评出家访认真的班主任和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并将此作为本年度评选“文明班级”和“模范班主任”“优秀教师”的依据。

    六、活动要求

    一是实行“六回访”。即回访生活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家庭,回访学习困难的学生家庭,回访留守儿童家庭(单亲家庭),回访思想、学业上有重大变化的学生家庭,回访进城务工子女家庭,回访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家庭。在此次实地走访的基础上,建立跟踪回访制度。

    二是实施“六必进”。即教育的政策措施进家庭,贫困生资助方案进家庭,学困生转化措施进家庭,家庭教育指导进家庭,心理生理健康辅导进家庭,教师个性化关爱进家庭。

    三是做到“六知道”。学生知道教师家访的目的和意义,家长知道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家长知道学生的任课教师情况,教师知道学生的家庭情况、成长环境,教师知道家长对孩子的希望和期盼,学校知道家访收集的家长意见和建议。

    四是坚持“六不准”:不准要求家长安排车辆接送,不准借家访名义向家长提出任何私人要求,不准收受家长馈赠的钱、物,不准接受家长的吃请和报销开支,不准参与家长组织的娱乐消费活动,不准利用知悉或者掌握的招考等教育信息向家长谋取利益或以家访名义进行有偿家教。

    附件:1.襄阳五中班主任(教师)家访手记(样表)

    2.活动参考资料(教师家访体会)

 

                                  襄阳市第五中学

                                    2011年10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