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在全省中小学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的通知(鄂教师[2011]7号)和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的通知》(襄教文[2011]96号)精神,结合《襄阳市“课内比教学”活动实施方案》(襄教文[2011]104号),确保我校“课内比教学”活动有效实施,切实提高全校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活动主题
锤炼教学基本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就是要以课堂教学为抓手,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开展教师“课内比教学”活动,实现“两个全参与”,即全校所有教师全部参与,所有学科全部参与,重点是进行教学基本功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组织教师全员参与,搭建教师展示自我、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练兵比武平台,促进教师刻苦钻研教学业务,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使我校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整体提高,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
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主要是“五比”,即比备课、比讲课、比说课、比评课和比反思。
(一)备课,主要是阐述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分析归纳成教案,阐明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教学过程及要求学生要掌握的基本知识。
(二)讲课,重点展示教师的基本教学素质,包括教学观念与知识功底,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实施能力,特别是教学语言、教学板书、教学仪态、教学示范和实验操作等方面。体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学生的主体性。
(三)说课,主要阐述对课程标准及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基础及特点的分析,介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用,介绍教学过程设计等,以考察教师备课和写课的基本功。
(四)评课,就是根据议课标准做好相应的记录,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讨论问题、发表意见,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优点与不足,展开对话,促进反思,探求方法与策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五)反思,是指对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
四、活动安排
本次活动时间为期一年(2011年7月——2012年7月),分五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8月——2011年9月)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省教育厅有关文件,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动员全体教师,比照学科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教法,为教学基本功大比武做好充分准备。广泛征求教师意见,制定公开透明的学校实施方案。
(二)年级组备课组活动阶段(2011年10月——2011年11月)
1.实行年级组长、备课组长负责制。
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学习相关文件,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让每位教师明白活动的目的、意义以及活动的内容,使每位教师积极且有准备地参与到这次活动中来。每个备课组应有活动安排,一式三份,一份交教务处,一份交年级组,一份留备课组内并张贴上墙。
2.备课组组织,人人讲课。
各备课组每人必须至少讲一节课,确定各备课组参加比赛人员。各备课组的讲课安排要上黑板,时间具体到天、节次。
3.以备课组为单位,按本组的活动安排认真执行和落实。
主讲教师的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教师的听课笔记、教学评价及评分表应保存,并在第一阶段结束后上交教务处。
4.本阶段结束后,每个备课组推荐优秀教师参与学科组的比赛活动。其中,语数外各推荐3人,理化生政史地各2人,其他各学科各推荐1人。各备课组报送参加决赛的教师名单至教研组长,截止时间为11月18日。
5.年级组负责本阶段的组织、协调、考勤和奖惩。
6.教务处根据进度情况,适时编辑教学简报。
(三)学科教研组活动阶段(2011年12月)
实行教研组长负责制。教研组长牵头,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有关教师进行教学比武,成立由专家、特级教师、省市名师、市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等组成的评审小组,负责学校层面评定。各学科推荐人数为:语数外各3人,理化生政史地各2人,其他各学科各1人。教学比武内容共分三项:写说课稿、写评课稿、说课讲课。
1.写说课稿(20分)
说课包括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等,既要具有概括性,又要具有分析性,能运用现代教育理论阐释教学行为。按照说课的要求,学校集中时间,组织教师统一开展写说课稿活动。每位教师按学科评审组选定的1课时教材内容及提供的材料(教师不携带参考资料),写出说课稿,由学科评审组负责评分。各学科写说课稿的时间为2小时。说课稿评价参考标准见附件一。
2.写评课稿(20分)
学科组提供一节现场课或录像课,学校组织学科教师集体观看,每位教师重点可围绕“教材内容处理、教学环节设计、教师教学情况、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效果、文化素养”等几个维度来进行课堂观察,然后围绕课堂观察所收集的课堂信息,针对授课教师教学中的主要特色、出现的优点与不足,写出评课稿。各学科写评课稿的时间为2小时。由学科评审组根据学校所制定的评课评分标准对其进行评分。评课稿评价参考标准见附件二。
3.说课讲课(60分)
讲课重点展示教师的基本教学素养,包括教学观念与知识功底,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实施能力,特别是教学语言、教学板书、教学仪态、教学示范和实验操作等方面。教师应按教学进度和学科评审组规定的“课内比教学”时间确定课题内容、范围,自行选定讲课内容向学校申报。每位教师都要先说课后讲课(说课内容与前面“写说课稿” 的内容不同,与选定的讲课内容一致),说课时间为12~15分钟。由学科评审组负责评分,该项总分为10分。说课完成后,该内容应在所任班级进行讲课,每节40分钟。并由学科评审组和学生进行评价,该项总分为50分。说课、讲课评价参考标准见附件一、三。
每位教师的说课、评课、讲课全部结束后,由学科评审组综合其三项得分形成最后的实际总分,并填写好该教师的“襄阳五中教师‘课内比教学’活动记载表”(见附件四)。学校按照每位教师的实际得分进行排名。
(四)磨课参赛,成果整理阶段(2012年1月-2012年4月)
1.组织参赛选手磨课(2012年1-2月),参加全市(2012年3-4月)教师教学比武活动,并力争有多科教师参加省级比赛。
2.各备课组、教研组收集、整理教学比武活动成果。
讲课教师将课件、教案或教学设计、反思论文等材料交备课组长。教研组长要收集、整理每位教师的(纸质和电子版)讲课评分表、听课记录表和评课后记,填写《教师教学比武活动记载表》,评选出本组讲课、教案、课件、观察后记等类别的优秀代表,上交教务处杨程基老师审核。然后编制成册。学校择优将教学资源(包括教案、课件、教学反思等)参加市级评选。
(五)总结表彰阶段(2012年6月)
1.建立考评机制
按照省教育厅的文件精神,学校将教师课内比教学的所有资料和结果如实记入每一位教师业务档案。
学校将对课内比教学的成绩,作为教师定岗、年终绩效考核、人员聘用的基础,并作为教师评先表彰、推荐省、市区名师、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必备条件之一。
2.完善奖励机制
学校将对成绩优良的个人和教研组进行通报表彰和奖励。学校根据教师得分高低,按参赛人数30%、40%、30%的比例设置一、二、三等奖,颁发荣誉证书。
对未参加课内比教学活动的教师,在评优、评先、晋升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并降低绩效考核等次、降级聘用。
五、活动要求
(一)全员参与
所有在岗教师,必须参加比备课、比讲课、比说课、比评课和比反思的各个环节中去。
(二)注重过程
学校要以“课内比教学”活动为契机,促进教师学知识、练硬功、强素质,夯实教学基本功。坚持做到与深化课程改革相结合、与深入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相结合、聚焦课堂、改进课堂,加强教学细节研究,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和结构,在说课、讲课中把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都充分表现出来。通过活动提升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努力构建和谐、高效、轻负的课堂,力求形成新的教学常态,使课堂教学改革取得新突破。
(三)强化责任
活动领导小组对各年级、各学科活动组织和课堂教学进行监督、巡查与视导,督促检查各单位活动参与度(全员、全过程)和有效性,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年级组在备课组活动阶段,对每个备课组的所有活动有专人检查、记录,教务处对此抽查。对没有按时完成,或完成不够好的备课组年终不能评为先进备课组。
学科教研组活动阶段,教务处安排专人全程考勤。
(四)课堂录像
电教中心,电视台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录像,学校建立“课内比教学”视频资源库。收集、上传并展播活动组织视频和教师“课内比教学”视频,不断挖掘“课内比教学”活动创新的典型案例,为市级、省级汇编“课内比教学”活动经验提供典型材料。
六、组织保障
为切实组织好本次教师“课内比教学”活动,学校特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 长:刘道德、曹荣葆
副组长:汪文超、刘世国、王静
成 员:李伟才、高云、谢家祥、李恒、纪宏涛、冯长春、李轶、各教研组长、各备课组长
附件:1.襄阳五中教师“课内比教学”活动说课、写说课稿评价标准
2.襄阳五中教师“课内比教学”活动写评课稿评价标准
3.襄阳五中教师“课内比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讲课)评价标准
4.襄阳五中教师“课内比教学”教师活动记载表
5.襄阳五中“课内比教学”教师评价标准
襄阳市第五中学
2011年10月7日
[2011]29号-襄阳市第五中学“课内比教学”活动实施方案.doc